Search

這週文茜世界日報podcast十分精彩
可以好好了解半導體這個產業.

  • Share this:

這週文茜世界日報podcast十分精彩
可以好好了解半導體這個產業.


這集邀請到財務自由作家-楊應超來談論”美中冷戰、中國必敗半導體之戰?”

反覆聽了兩次覺得真是收穫良多.

也才明白即使中國近幾年在雲端、科技、傳輸上有許多偉大的成就,騰訊、阿里巴巴崛起,在中美貿易戰中卻還是劣勢的原因。


陳文茜談論到川普對中美貿易戰時的比喻,很傳神!!

"即使中國有許多高科技技術,但飛機(中國)再先進沒有跑道(美國)還是無法起飛"
.
很多人說為何大陸人才濟濟但卻沒有台積電

剛好前陣子看了"巷仔口社會學"這本書,裏頭談到美中貿易戰及台積電發展優勢剛好配上這集播客,知識概念完整的拼湊起來!

楊應超在談論中指出半導體有三個大門檻,第一就是IC設計,晶片上的設計不難,難在設計軟體,目前只有美國三家公司專門做這些軟體,即使聯發科設計很好的IC,沒有軟體他一樣設計不出來,大家都以為阿里巴巴雲很厲害,但它是建立在AMAZON或微軟雲端,沒有這兩個雲端,阿里巴巴無法建立起阿里雲。
.
再來是晶圓,製作晶圓的過程需要好幾道手續,這需要時間成本及投入許多資金,其中最重要的科技來自於荷蘭ASML (臺灣稱艾司摩爾),ASML 是全球最大晶片微影設備市場的翹楚,英特爾、三星和台積電等全球頂尖的半導體廠皆為ASML的客戶,只要美國不准ASML提供晶圓器材,而且器材還需要特製,即使是台積電也需要跟美國一起合作,才做得起來,這部分中國一樣做不起來。
.
最後是工程師的經驗,有了軟體有了機器,後來要經過好幾道製作程序,每個程序都需要不斷修正,這些都需要經驗,每個環節都不能出錯,經驗不能速成,需要5-10年才做得起來,這不是挖角一個人、一個團隊就做得起來,就像中芯半導體於2000年初由前台積電張汝京創立,這20年來沒有中美貿易戰沒有其他阻力,仍然落後了20年,現在加上這些阻力難上加難。
.
其實聽完很值得反思
慢慢地培養企業實力穩紮穩打才是企業永續的王道!

快來聽吧!
這集真的值得好好吸收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是個職場婦女也是兩個小孩的媽 這裡紀錄著育兒、工作、生活及為家人理財
View all posts